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工业技术革新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技术技能职业岗位标准和内涵的重大变化,机器换人使得“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剧增,但是“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人才结构性短缺,也反映出人才需求与供给信息不对称、培养规格与人才标准不对应、培养模式与现实需求不对路。因此,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势在必行。
一要建立合作办学体制。发挥产教合作理事会的长效运作机制,使理事会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区域化的“产政学”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混合制学院等试点项目,组建本地区中高职贯通培养职教集团。
二要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根据地方产业需求、企业需要,推进企业冠名学院、学徒制、工学交替、定制联合培养、校中厂、厂中校、工作室等多样化联合育人模式,发挥校企双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双主体作用。
三要探索类型教育特色。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校企联合推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举措,开展技术技能、实践教学的学术探索与实证研究,打造与类型教育相匹配的复合型双师结构育人团队。
四要优化培养方案内涵。制订以“一专多能”为特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工作课堂”,开发大赛课程、工作室课程,建立工作经历证书制度。创新1+X证书校本培养模式,设立促进学生培训与考证的多学期制度。
提升协调发展新层次
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上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职业院校之间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教育类型的办学特色彰显不够充分。进入新时代,职业院校应该在质量提升方面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同步,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品质。
一要构建利益共存关系。职业院校要走出校门主动寻找“志同道合”企业,在与企业的合作中结缘、惜缘、续缘,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平衡好企业生产用工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关系,在磨合中结成共同发展、责任分担的命运共同体。
二要树立均衡发展理念。构建学生支持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加大素质教育、挫折教育、养成教育等软技能培养的力度,推进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与全员育人新体系,深化育训结合,破解育人与教学失衡问题。
三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专业群与产业链、职业群、岗位群的深度对接,发挥好在与大企业合作中提升专业质量、在与中小微企业合作中发挥服务作用的两个功能,以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接专业标准、课程标准。
四要提高服务产业能力。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在提供优质职业教育上狠下功夫,校企合作开发1+X证书培养与培训课程,联合打造胜任社会技术技能培训的职教师资团队,不断提升承接国家任务、企业项目的能力。
拓展开放办学新领域
职业教育应该是与社会互动性最强的类型教育,但现实中,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互动性不强,一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耦合度差,缺乏联系社会的主动意识,缺少服务社会的能力底气。开放是赢得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先机,唯有开放,才能实现更快、更高、更好的发展。
一要增强开放办学意识。站在未来看今天,精准把握职业院校办学定位,充分履行开放办学的职能,以开放的视野和胸襟,建立广泛、多元、立体化的“朋友圈”,拓展产教融合渠道,推进多元化、多样性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二要建立多维合作体系。搭建“校政企社家生友”的系统化开放性合作平台,形成学校与社会各方良性的育人联动机制。推进学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打通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壁垒,推进学校内部、学校之间、培养与培训的学分转换。
三要强化办学整体实力。职业院校要不断增强面向市场策划、聚集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办学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强化校企混编双师团队建设,提高师生配合合作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技能。
四要配套出台保障措施。系统规划开放办学推进措施,明确目标定位,完善激励政策,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科学制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评价与考核标准。
开辟共享资源新渠道
共享经济、共享资源、共享经验、共享成果,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但是,一些职业院校在育人过程中,校企双方优质教育资源并没有充分共享,专业建设中“小而全”重复建设、实训设备等利用率低的现象比较突出,课程之间、教学之间资源的融合度低。如何以共享的理念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育训结合能否真正落实到位的重要环节。
一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成立区域间职业院校对口合作交流协作组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牵头或参与组建学术性专业机构,参加标准制订,共享资源。校企共建、互设教师(员工)发展学校(培训基地),推进专业培训课程与企业培训课程融通。
二要凸显统筹融合效能。突出专业群中核心专业的带动作用,推进群内专业或与群外专业群的资源共享,开发跨专业门类的新课程。整合、优化项目教学、主题教学与多师同堂等多种教学资源。将合作企业培训与证书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要不断完善制度保障。鼓励、引导校企双方教师员工组成合作共同体,设立校企双方专业教师、技术员工的互聘制度。出台激励政策,让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感受到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所带来的“红利”,感受到合作发展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四要共享双元育人成果。以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专业发展成效为追求,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成就感。总结双主体联合育人创新模式经验,不断丰富职业教育的独特内涵与比较优势,创造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成功范例。
(作者覃川,系山东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