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面临的形势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匠之师的培养尤为重要与迫切。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足彩app哪个是正规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它明确了新时代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同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将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之一,标志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与保障。新时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发展、改革、创新的重任。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定位与特点
因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与专业特点,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具有独特性,自成一体,主要表现为,一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性具有“双师型”特性及要求,强调了对教师除掌握理论知识,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外,还有对实践教学能力的专门要求。二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培养培训模式和制度建设。三是建立起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师管理制度,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保障。这三个方面决定了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定位,即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从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立各类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到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成效明显,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从拾漏补缺到初具规模,基本满足需要;从单一的学历提高培训到全方位、多元化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培训体系的建立;从从属于普通师范教育到以“双师型”为标志独具特色的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与概念的形成;从满足师资队伍的规模需求到对结构质量、教师专业化能力建设与教师教育体系的强调,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道路。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走的是一条从需求出发的应急性发展路子,那么进入新时代后以建立健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为重点,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教师教育模式成为发展趋势;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标志性要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体系建设路径、培养培训模式、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质量评价创新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系统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发展趋势
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基于建立起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这一新时代目标任务的要求。相较而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影响着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后续保障;教师资格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专业教师特别是适应国家战略产业发展要求相关专业的教师极度缺乏;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作用与功能认识不到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政策上的突破;师资队伍建设途径与模式缺乏特色,培养培训基地面临着改革与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明显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的政策机制急需建立,等等。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与改革并重,建设重点在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的完善,改革重点是职教师资管理制度上的突破与创新,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任务还很艰巨。
具体而言,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以建立健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为重点,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职教教师成长规律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担负着培养职业院校教师的重任,集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于一体。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布局结构、组织功能、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成为重点和难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定位与建设,这是一个现实困境与政策导向双向推动的问题
现实困境而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承担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专属系统化渠道,在教师来源通过院校正规化培养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其职教师资培养规模日渐萎缩,职教师资对口就业率低,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及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政策导向方面,一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如何针对职教20条提出的“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今后基本上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进行办学方向改革。二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如何加强建设,与未来的“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形成区别与优势。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面临着重大调整,需要从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构建起多形式、多渠道、开放包容的“混合型”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成为发展趋势。
2.职业技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改革与创新,面临的是扩大功能,发挥作用与加强建设问题
基地作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培养培训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部分基地职教师资培养特点不突出,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实习、就业方式等方面多沿用普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基地与企业联系不紧密,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教师的能力较差;基地的基本建设与专业水平也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基地首先要强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鲜明类型特征,提升基地建设中的校企合作能力。其次要扩大功能,搭建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平台,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服务。三是要承担起职教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创新任务,积极探索4+2(4年本科+2年研究生教育)、3+2(3年高职+2年教师教育)、4+1(4年本科+1年教师教育)等多种教师培养模式。四是要加强对基地的定期监督管理与教学评估,保证基地培训质量水平,发挥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导向功能。建立起有声誉、有质量、有活力,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特色的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网络,仍然是今后提高职教师资队伍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性工程。
3.职业技术师资培养专业建设与规范,这是提高质量,建立起职教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的标准化与规范化问题
现有的职技师范培养专业是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及高校专业设置体系日益完善而逐步建立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列到特设的过程。专业设置具有适应性、协调性和灵活性特点,但存在着专业设置的类别主要以与职业教育专业类别相对应为依据,缺乏师资培养专业的特殊要求与特点;专业设置缺乏整体规划,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区分度不高;专业设置学术地位被边缘化,专业设置缺乏科学研究,整体上存在独立性缺失、稳定性不足和规范性欠缺等一系列问题,职技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目前面临着规划、适应、开发三个方面急需解决的内容。
规划就是如何建立起既不同于基础学科教师专业或其他普通高校专业,具有职业性、师范性、学术性相融合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规范;适应就是专业设置如何根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发展需要,特别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对新教师的需求培养;开发具有职教师范培养特色的专业建设标准体系和课程框架是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
因此,科学规划职教师资培养专业,从专业设置的覆盖率、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专业设置的延展性出发,突出专业培养与职业需求的契合度,建立起一种宽口径专业领域的职教师资培养专业,是专业建设的努力方向。开发适应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资源,是提高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质量水平的根本保障,也是职教师资培养专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这是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及教师培养培训科学化与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关键问题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是国际经验及教师培养培训的必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评价标准等质量保障体系;走向教师教育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仍处于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的过渡阶段。因此,建立起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学科体系是基础前提与条件保障,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为:
一是要逐步建立从学历提升到兼具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双重特点培养体系,关键点在于要解决职教教师教育硕士学位设置的目标任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考核标准等内容。学习国际经验,开展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硕士学位和课程的研究与试点,不失为一有效之措。开发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胜任力模型,基于胜任力模型与不同受训教师来源分类开发多元化的教师培养课程。
二是加强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构的学科建设与质量监控。鼓励有条件的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本科院校大力开展硕士、博士层次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推动教学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与高层次的师范院校或工科院校合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探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举办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等。质量监控的重点应放在对师资技术技能水平的监测上,改变目前对本科以上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技术技能水平缺乏明确具体规定的局面,突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本质特点,提高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质量水平。
因此,加强职教教师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进行职业教育教师硕士学位试点和教师教育课程开发,强化教师教育专业技能水平的质量监控,是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起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制度的保障。
(二)完善以教师资格认证、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建设,实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改革创新
教师资格认证是对合格教师应然状态的评价与测量,是教师达到职业专业标准的根本遵循;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合格教师专业素质与活动的基本要求与原则规范;教师管理制度是保障教师队伍有效运行、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条件保障,这三个方面是教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职教教师队伍区别于他类型教育教师队伍的标志。
经过多年的政策推动,我国职教教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形成了较为独立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规范,制度体系建设进入了深入探索、形成特色、建立模式的阶段。发展重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专业标准的精细化与专业化,即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问题
已经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仅是一种较为全面的、针对全体教师教学而言的规定,而职业教育专业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决定了仅有一个大而统的教师专业标准是不够的。只有建立起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各级各类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才能更好地指导具有较大差异性的各级各类专业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首先要明确培养教师的专业设置,可参考“国际职教师资硕士课程框架” 将培养教师的专业设置分为12 大类,50 多个专业的思路。其次要确定中高职专业教师的共性与区别,包括教师学历要求、专业素质、技术技能要求等。再者就是实现教师专业标准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衔接。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标准,全面提升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
2.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独立化与特色化,即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与“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建设
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独立化在于建立起一个有别于普通教育教师资格要求,从教育与专业出发,对教师的学历经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水平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定,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而“双师型”的标准教师认证标准则充分体现了职教师资队伍的特色,其建设已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地方探索与试验,迫切需要建立起国家层面的认证标准。
两个标准建立的难点都集中在其框架结构、认证内容、标准量化等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依据。是从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构成标准体系;还是从专业和教育两个维度,知识、技术和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架构;或是依据国际教师资格标准,从教师职业技能和教育胜任力角度构架维度,还需要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探索试验。
总之,建立起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是国际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普遍做法。对我国而言,目前两个资格认证标准建设都很重要,前者是对全体教师的一种共同规定,后者则是一种从专业出发的针对性要求,两者间应是一致与对应的。制定出符合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认证标准,特别是尽快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是建立健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和前提。
3.教师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健全,适应与创新,即管理制度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调整与改革
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包括对教师管理、教师成长发展等一系列的规定,既有教师编制、资格、职称职务、评价等人事管理的内容,也有教师企业实践、教师进修学习等培养培训方面的制度规定。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围绕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建立符合职教教师特点的管理格局,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教师有规可依,教师成长发展有路可选。未来的管理制度建设任务主要是完善与健全、适应与创新。
首先,要加大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重点突出教师编制、聘用、评价、职称职务改革、教师岗位管理诸方面的政策创新与突破。教师编制改革主要解决教师编制配备标准与灵活使用间的政策盲点,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实现规范管理与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有序化。教师职称职务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起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务(职称)序列及评聘办法,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教师职务(职称)的设立及管理要求,建立起教师职称评审及职务晋升与相应的待遇挂钩机制,引领教师在工作中努力进取朝着专业化发展,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而评聘改革的重点是,将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教师招聘的必备条件,从企业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是学校专业教师的必要补充,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工作绩效考核和职务(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和量化标准。
其次,逐步建立起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促进教师成长发展。职教教师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其培养过程较为复杂且专业性强,专业化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加以更新,更需要各种制度的保障。因此,从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出发,要有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提高一体化全过程的制度建设;在内容上,需要有从教师的师德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能力到教师企业实践,社会服务等多方面,依据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持续不断更新的制度规定,这些构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建设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指导,以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发展方向,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新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特别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则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政策创新。在发展新阶段,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地作用,面临着不断改革与创新、探索师资培养培训新模式的重任。
1.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新机制
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较有代表性的模式是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这两类学徒制试点均采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它无疑是一种“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与方法。通过建立培训师制度,完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和激励办法。企业遴选培训师,在从事本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任务的同时,作为学校的外聘培训师,担任实训课程教学任务;学校遴选培训师,在学校担任教学任务的同时,作为企业外聘培训师,担任企业相关培训教学任务;两类培训师相互学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培训师发展成为企业在职员工培训所需的卓越型培训师和职业院校所需的具有良好企业实践背景的“双师”素质教师。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专业教学团队,为我国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创新提供成功范例。同时,依据职教20条改革要求,在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同时,可试点进行企业师傅、企业高技能人才向职教教师转制机制。满足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有一大批熟悉产业发展趋势、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操作技能的优质教师作为强大保障。因此,建立起企业优秀人才向职业教育教师转换的过渡政策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与行业企业专业人才紧密结合,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政策改革的新思路。
2.以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发展方向,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新模式
全国现有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64个,其构建模式多以院校为主,承担的多是培养本科职教师资资格的教育教学任务。而依托大中型企业,承担教师技术技能培训任务的校企共建型基地则发展较为缓慢,目前仅有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等 6 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而对职教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更为重要与亟须。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校企共建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是基地建设重点,这类基地代表企业先进水平、有较强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将承担起接受教师企业实践、加强专业教师技能训练,联合学校开展技术产品攻关,提供兼职教师诸方面的职能。这类基地与院校基地构成职教师资培养的重要两翼,功能各异,分工明确,共同承担起教师培养培训的任务。发挥企业在校企共建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明确企业在基地建设中的责权利,确立校企共建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目标任务、建设标准、管理运行等,这些都需要有政策制度上的突破创新,探索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新模式。